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书画家才能问心无愧

已有 2244 次阅读  2018-01-31 17:40   标签合格书画家 
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书画家才能问心无愧

杨牧青

       昨夜,微信内阅读京师大学堂殷商甲骨文研究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文本起草人宋先生在《殷墟甲骨文书法探赜》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稿,颇有感触。


       宋先生说:在甲骨文书法领地,已经有崎岖的小路,有弯曲小道,甚至还有歪道邪道等各种各样的路数。甲骨文书法的书,这几年我看到很多,有些属于垃圾。我们那么长时间研究甲骨文,但是我们居然看不懂有些人写出来的那些“甲骨文”,有人说你是甲骨文专家嘛,怎么读不了,我说我读不了,太“高深”了,为什么?有些人写的那种“甲骨文”,恐怕过几年他自己都认不了,他是自造“甲骨文”。……读完宋先生发言稿之后与微友进行“世界四大古典文字”的探讨,并在朋友圈分享了我的几幅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古文字书法”,且随即写了些杂言以为辅记。


       这世界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

       这世界上本来没有什么标准,时间长了人们因生存生活需要的原因就形成了一个个标准。

       尺寸有长短,各国不统一,怎么办?国际上就弄了个米原器。人有高有矮,究竟谁高谁低?那就弄一个基本身高标准,便于身高对比。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车辆在城市道上若不遵守红绿灯信号,那就很危险,各行其道就成了很糟糕的一件事情了。


       约之中国的书法、国画艺术来看,它也有一个成文而不成文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没有具体标准的标准。也就是在有法中求无法,在变化中求不变,在具象中求抽象,在抽象中求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求似与不似。水乘墨发,墨乘水动,水墨交融处即见色彩,即显精神。笔动气生,气聚韵出,韵达神来,气韵神具足,就是境界,技法、技巧与文化修养、生活阅历相融就是境界的接地气处,除此无它秘法。


       要做一名合格的中国书法、国画艺术家,那书法、国画两个科目就要共修同进,并且还要做艺术本质之外的功夫,读万卷书、走千里路,历经更丰富的人生。从现在上推至宋代,千余年来,文人风大兴,艺术全面发展,名垂青史的千余位书画家,擅书法善绘画,并且诗词文学、理论研究、武术养生、琴棋茶道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是越学越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这就是继承、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从事中国书画的人,对中国的古文字书法不强制要精通无漏,但最起码要明晓、会写并会鉴识,否则只能是半斤八两的书画家了。当前,有专于书法的,有专于国画的,这种分科、分工、分职的现实情况,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待需进一步探讨。


       现如今,有的书法家不会搞国画,有情可谅。让小学生去搞老师的学问,这本身就违背客观规律的。按中国书画发展史来看,“画”要早于“书法”是一个不可更改的事实。这亦即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但是,搞国画的并且号称是“家”的竟然不会写书法,不懂书法,这就有了大问题了,不知其生羞愧之心不?至于,拿起毛笔就敢写、敢画而称什么书法家或画家之类的不学无术者则无名份于此议中!以此察之,中国拥有三千多万名号称是书画家的,合格的又有多少呢?


       前几天,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以及同时展出了很多的宋、元、明、清、民国及现当代书画作品,细品这些大师、名家之作品,过去的书画家真是书画家呵,书法写得好,画也画的好,文学底子也很强。就连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大批老先生,也是那样的书画俱佳。当看到现在的书画家作品时,大多数是由于色彩与加工的大尺幅结合,就一个感官的冲击而已,细品时是没有办法品出气、韵、神的来,无心留恋,真正的上乘书画艺术作品是很少的,画画的不会书法,瞧那落款处的书法就露出画作者的马脚了——浮躁不读书、不研究书法、不达文情,只知道画画色彩的涂染与艺术品加工的悦人眼目!


       当然,做一名合格的书画家是很难的。峰高无坦途,学海无涯,艺海也无涯啊,要时刻学着反省,问心无愧!(文/杨牧青 编辑/艺界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