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巧涉丹青,工亏翰墨——书法,不是笔墨游戏

已有 1746 次阅读  2019-01-24 13:50

文/史介鸿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一种反映生命本体的文化。书法从萌生时起,就是兼具使用性和审美体验于一体的。
在传统书法中,点画是组成汉字的基本元素,书写者必须对此十分精熟,才能通过点画体现“形质”,用挥写来表达“性情”。尽管正、草、诸体有动静之别,技巧表现也各有侧重,但“形质”和“性情”总是显示书法生命活力的基本要求。孙过庭《书谱》中说,“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就是要我们在“执、使、转、用”上下功夫。
因为汉字的承载性、书写性,书写内容往往就决定了书写形式;书写的动机和目的,往往也会决定书写的品质;更因为毛笔的写意性、瞬间性和唯一性,再加上纸墨环境的差异性,作者的个人修养、文化底蕴就成了书法的灵魂。
这,才是“字如其人”的真正含义。所以梁启超说,“个性的表现,各种美术都可以……但是表现得最亲切、最真实,莫如写字。”
当今之世,每个人都“等不及”,以致书坛上出现许多不良书风,继承不够,刻意创新,有人把一些装饰性的“美术字”作为创新的书法,追求“险、奇、狂、怪”,追求所谓的个性,甚至搬出了“书画同源”和“线条之美”这两大理论来说明自己的“合理性”和“艺术性”,试图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
先不说,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靠不靠谱,我只知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对于老祖先留下来的好多东西,能保护好、继承好,就已经发展了。许多人嘴里的“创新”,我觉得叫“出新”更恰当些。
下来,我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对“书画同源”和“线条之美”这两大理论的理解。
书画同源,“源”是指本源,指最本质的源——自然,它是天地不言的大美所在。诗、书、画都是同源而后分流的。这句话,其实是承认不同的艺术门类在审美感受上存在相通之处,但更注重它们的界限,而不是硬造出一个“书不书,画不画”的东西来。
线条之美,是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散步》里提出来的,在《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一文中,他说“由于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得中国的绘画带有舞蹈的意味。”
后来,“绘画”变成了“书画”,再后来,“线条”几乎成了“书法艺术”的专用“术语”。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当时,书坛上也出现了种种不良书风,即把一些装饰性的“美术字”作为创新的书法,孙过庭指斥他们为“巧涉丹青,工亏翰墨”,没有在运笔上下真功夫。
书法,不是笔墨游戏!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