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美学”与“虚境美学”───“三域十境”之“心窗”──台湾南投 廖曼虚
──台湾南投/廖曼虚(“虚境(美)学”学科概念之创建者;开山命题:“虚境蕴美”与“三象造境” );附台湾Face book(FB=脸书)中的对话
“意境美学”倘如先由“虚境美学”之架构来透显,当更明见万里。
“虚境美学”之“审美境层”可分为“表层、浅层、深层、形上、道游”等五个虚境。
“意境”属于“深层虚境”──象征、隐喻都属于“深层虚境”,即“象外之象”。
表层是“物象”,浅层是“意象”,深层是“兴象”。“兴象”是“象外之象”;
“意境”的必要条件是“象外之象”。可见,象征、隐喻都是“象外之象”。
所以“意境”必先有“物象”与“意象”的“心物交融”,才会有“兴象”。
所谓“三象造境”之“三象”就是:物象、意象、兴象。这“三象”再经过“情景交融”与“意与境浑”就可以兴造“艺术意境”了。
广义的“物象”即“客象”,涵摄:物象、景象、事象、一切可感之象(色象、声象、香象、味象、触象)、包括“记忆心象”与“创造心象”。
广义的“意象”即“心境”(心灵境界)──(三域十境),涵摄:
1.本能潜在层域(深度心理学):混沌无意识、集体潜意识、个体潜意识;
2.意识现实层域(平面心理学):本我、自我、超我、〔觉我〕;
3.灵性超越层域(高度心理学):超个人意识、一体意识、终极意识。
依是,可知“意境”之“主体”对“客体”所产生的“意象”,在“心境”上必有其“视点”(立足点),即“心窗”。
如果主体以“自我”为“心窗”,其立足点即“意识现实层域”之“自我虚境”;如果主体转移其“心窗”在“个体潜意识”,其立足点即“本能潜在层域”之“「个体虚境”;
如果主体转移其“心窗”至「超个人意识“,则其立足点就在“灵性超越层域“之“高级心灵”。
……“”
因此,主体对客体所透显之“意象”样态,端视主体“心窗”之所在而定。因此,同一个客体,主体只要转换一些“心窗”,客体之“意象”就会产生多种的解碼或样态。
然而,人人之审美通常“有执”、“有待”,不容易“翻身”的。
所以要“修行”,即是说,审美锻炼──无执、无待,时常启动不同的“心窗”。
可见,多种的“心窗”产生多样的“意象”。
多样的意象,即所谓“集象成景”,因“情景交融”而兴造丰富的“艺术意境”。
然而,一般人谈“意境”谈到这儿随即“来宾止步”,以为大功告成了。
殊不知这儿的“意境”仅在“境内虚境”,其外还有“境外虚境”的意境。
“境外虚境”凡二:形上虚境、道游虚境。
“形上虚境”之意境如:气韵生动、“生气远出、妙造自然”……等是。
“道游虚境”之意境如:真善美圣、真善美仰、真善美梵、真善美禅、真善美道、真善美境……,真儿个各有千秋、各从其志焉!
金城王 借分享
廖曼虚:感恩!荣幸之至!这两篇短文是几万言的浓缩品,为当今海峡两岸最前进的“意境美学/虚境美学”理论。欢迎共襄盛举。
金城王: 相关的美学在西方哲学领域也有探讨,但他们没有意境概念,只有reality, imagination, inspiration, inspired 这几个要素为基础的演绎,在形而上学metaphysics方面有提到静观contemplation这一区块就有探讨与意境有关的主题了。
廖曼虚:城王兄见解独到,功力深厚,所言极是,在下佩服! 在“形而上学”方面,“虚境美学”将之架构于“形上虚境”,属于“境中意境”之外的“境外虚境”;在“静观”方面,“虚境美学”以“道家美学”为基本论述,例如:致虚守静、唯道集虚、虚室生白、主观境界、观照玄览……。
金城王:很奇妙的是西方哲学"往上"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居然是"格物致知"reality contemplation,务实的回归实在界the reality避免误入幻想imagination的歧途,我只知道这么多了。
廖曼虚:更妙的是荣格(Carl Gustav Jung,1875-1961),他在“本能潜在层域”发展了“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后,好像缺了什么似的?结果就来到东方来找真理──如“灵性超越”即是。
金城王: 他应该去印度看看(或许他有去过),印度有"意识永恒论"的著述,不知道台湾有没有译本。把意识位格化?!台湾的佛教也兴起唯识派。
廖曼虚:Ken Wilber 肯恩‧威尔伯),“是美国当今哲学家与思想家,以整合西方心理学与东方灵修着称,被誉为超个人心理学界天才、意识研究领域的爱因斯坦、新世界观的创建者,他提出了整合自然、文化、宇宙和知识的大一统理论,提供了科学和社会学崭新的典范基础。”重要著作有《意识的光谱》、《万法简史》(廖世德 译)、《灵性之眼》、《灵性复兴──科学与宗教的整合道路》(龚卓军 译)、《恩宠于勇气》(胡茵梦 译)、《事事本无碍》(若水 译)……。以上原文原典我都有藏书。“知识论以印度哲学最具深度”(“而西洋哲学则具体系“),值得我们深入探究。有关《意识永恒论》,或许可以在Ken wilber 的意识丛书中,找到一点蛛丝马迹呢!
廖曼虚:“三域十境“就是“三域”之“心灵整体”的“十个心窗”。创作时,可先将“心窗”定格;鉴赏时,也可判定作者是哪扇“心窗”的视界;批评时,也可得悉作者的“心灵境界”……。可妙用无穷呢!“三域十境」是“心灵哲学”的最新理论,约创构于2007年,只在本家,别无分号(Google 查询可知)。“虚境美学“也是独家创构,别无分号;“虚境美学“创构在先,才有“三域十境”。
廖曼虚:虽然,我已习惯了“天涯踽踽我独行”的高曲!所幸,我却能伴以“笑傲江湖”的“心境”!在“虚境”的蛮荒领域中,我是一个孤独的“拓荒者”!此生此世,无怨无悔,只缘,为中国的“意境美学”、为人类拓进一脚步的“知识领地”焉!
廖曼虚:唯“孤独”方足以“致虚守静”,继而“虚室生白”,启动“心窗」呢!
资料来源:转载自──
逍遥法外~放逐的卡夫卡 - udn部落格/廖曼虚“意境美学” (转载自台湾脸书) http://blog.udn.com/neojelusa/6329405#ixzz1ybwtVAyO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