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的修炼是一个不断取舍的抉择

1已有 1053 次阅读  2016-09-08 05:51   标签个性  艺术  信仰 

艺术的修炼是一个不断取舍的抉择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有多高?是否高的离谱?又是否摇身一变成了玄学?成了一种宗教信仰?或是变成一种精神上的垃圾却还得意于与众不同,沉醉于“玩味个性”之中?

美是一种导向,是在人们的生活中对精神上的一种追求,从而在精神层面上加深理解生命与活着的含义。在这个意义上,美是有共同性质的,或者说是有共识的。而且,艺术性是在这样的共识中与他人成为交流基础(可以说是交流的平台)。所谓的艺术水平的高低,也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区别。而个性就是在艺术修炼的道路上不断取舍达到的认识高度,而一些人认为表现技法的重要性却只能产生“熟能生巧”的工匠。如何在活在当下又能“超脱”达到极致?这的确是很难的事,就像吴冠中所说的:搞艺术的人是苦行僧。你是在不断地改变自己,并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痛苦中享受着孤独的快乐。改变是一种选择,当我们在不断地选择中考虑取与舍的关系时,都是处于难能抉择的。我们引以为豪的,尤其是给我们带来赞誉的艺术上的表现让人难以舍弃,沉醉之中难以自拔,可以说早早得来的荣誉和赞美是从事艺术事业的一个包袱,为了“捍卫”和继续得到这些荣誉和赞美走上畸形“艺术”之路,把搞怪当作在玩艺术个性……

在我们艺术修炼之中,实际是修炼我们的(审美)眼光。只有在这样的认识下,多练、多看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低能训练,再想飞得更高、走的更远很难很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路“走偏”了,难以回头。取与舍,取,取之更具有融入情感表现的艺术语言符号载体,越简单(代表性)的形态,表达越(具想象力)丰富内涵,就越具有艺术性的高度。舍,舍弃眼里太多真实性,因为它影响我们表达精神层面上极为丰富情感及想象空间的无限拓展。把这些在艺术表现力上容积量低的形态语言果断的舍弃掉,这才是艺术视为艺术的本质所在。

当我们看到这些艺术作品时,才明白原来如此,太美了!美,又震撼了自己一把,这无疑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高品位的享受。如同人们读到辛弃疾的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一样的如此感同身受!

这就是一个苦行僧布道的结果,不断地在修炼中取舍,留下的是精华,撕毁的是价值千万的自己认为是“差”的作品。这就是精神层面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艺术的欣赏角度:90度!

2016-9-8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