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人生与吴冠中邂逅

已有 1241 次阅读  2017-01-09 16:51   标签吴冠中  style  书籍  文艺 

从我十四岁开始坚持不懈的画画及阅读大量的文艺书籍,到二十四岁(1979年),可以说在绘画的道路上摸索了十年,而且是越走越感觉没有方向。上了大学,老师教的根本就听不进去,绘画水平就摆在那,还振振有词,装作高深莫测满肚子学问的样子,要求学生应该这样、那样画,当时我已在同学中提出一个问题:绘画的表现语言是什么?似乎大家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文学有文学语言,戏曲有戏曲语言,摄影有摄影语言等,而绘画难道就是摄影的附属表现手法吗?在1981年当我听到来合肥给安徽省美术界讲课的原中央工艺美院郑可教授讲点线面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可是当时郑可教授是在一片噪杂声中勉强讲下去的,听课的人我认识几个,都是省里的美术界知名人士,但是,他们根本就听不懂这个老头在讲什么,甚至在小声的讥讽、嘲笑。

虽然认识到了视觉符号语言,但还是懵懂状态,缺少应用及体验的过程中全面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表达出更好的视觉效果之形式美感语境。在现有的绘画种类中我一直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特别是在绘画手法上没有太多的羁绊画种,所以,我一直在等待一种能让我畅快淋漓的表现蕴含在体内沉淀极深的对生活渴望的感受,当然,我不想让我的绘画当作一种工具来追名逐利,违心地画一些不愿意画的题材画,没有那种感受就没有要想画的冲动,一切要有感而发,只有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生动、感人。

不知什么时候,我看到吴冠中作品很是喜欢,特别是他画的江南水乡,可以看出带着浓浓的情感溢于画面,感同身受。我出生在南京,在合肥长大,后来工作关系出差经常游走于江浙沪一带。特别是皖南的黄山脚下屯溪、歙县,画了不少的速写。对那些映衬着山清水秀、白墙黛瓦的明清建筑及古朴的街道、小巷有着深深的画意……2013年底,我开始尝试用水墨画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美的认知。如果有人觉得学吴冠中的绘画技法就能达到他的绘画境界那就大错特错了,审美水准的高度取决于画面表达的境界。虽然吴冠中已名扬天下,可见又有几人能学到他的技法呢?老人家早就说了“笔墨等于零”。显然,技法这一为主的专业非专业的强调,多少年已培养了一茬又一茬“专业”人士,同时也培养了和形成了这一认识的非专业人士。大家都在这已有的观念下学习、交流、得名得利,还美其名曰:传统的就是世界的。不过这一说法也不能说完全错,好奇确实是世界性的,但它不是可以在精神领域内欣赏、理解、交融的。

吴老的画好学,只要你有美的境界,就可以把一些形态符号化构成带有视觉美感的组合(形式)。当然,如果你没有美的境界(我这里说的是较高的境界,而非一般),用了再多娴熟的技法也是枉然。这就是目前吴老的艺术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是用一生的虔诚得到的,这种品质又有几人能做到?!吴老的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很多所谓的权威、专家、学者都不敢与之对照,反而是唯恐躲之不及。

时代的发展已不可阻挡,人们的认识早已从狭窄的依靠灌输通道形成的意识中摆脱出来,现代人们的意识更多的是国际化,更多的是用未来的眼光看待事物,如果艺术没有融入生活情感,还以学的美术技法就是表现美感,那确实在我们几十年里培养出的千千万万的“美术家”中没有什么差别(看画展就一目了然),在机械的教学、技法训练中培养出感受与之生活的感受是完全脱节的,更不要说感人之处和审美情趣的存在了。术,是因表现“美”而存在,也因“美”的不同而变化、创新的,这就是我对吴老“笔墨等于零”的认识。

韩宁

2017-1-9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