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乡专业户
(小五)
文革十年,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的干部和大、中学生不多,但是,全家七口人无一幸免的恐怕也不多。
我们家就是全家人统统上山下乡的专业户。
1971年,我的家人分别在:
父亲(国家干部):河南西华县红花集公社插队。
母亲(国家干部):河南开封县杏花营公社插队。
大姐(68届中专生):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二哥(66届初中生):河南社旗县永红公社插队。
三姐(68届初中生):河南固始县汪棚公社插队。
四姐(69届初中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我 (70届初中生):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
家里的东西,家具什么的,都随母亲搬到杏花营去了。家里其他同志都是铺盖一卷裹上几件衣服就走了。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去兵团时15岁,身高168厘米,体重90斤,营养相当不良(当时父母和哥哥姐姐下乡若干年了,家里没有钱,我也不怎么会做饭)。
当年,对于下乡,没有感觉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因为大家都一样,那是千百万同龄人的共同命运,人家红五类子女还下乡呢,我还有什么说的。
对于下乡,我们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回城后,我们没有文化,到处受人家的白眼,甚至被人称为淘汰的一代。
一晃四十年过去,从花季少年变成白发老人,世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当年战天斗地的万丈豪情和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人的雄心壮志,顿悟,原来自己就是那“三分之二”的人哪!如果仅仅是让一小部分人富起来,无数革命先烈的血岂不是白流了,我的父母为什么还要背叛已经“先富起来”的家庭去投身革命呢?顿时,心中用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几十年精心铸造而成的信念之塔轰然倒塌!
在纪念我们七零届上山下乡40周年之际,我们五零后的这代人,作为共和国的长子,怎能忘记和祖国共同走过的峥嵘岁月,当祖国有困难的时候,还未成年的我们过早的离开了课堂,用稚嫩的双肩和我们的父兄共同撑起了共和国的大厦,把青春献给了祖国!
2011.3月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