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小境在物 大境在心

已有 1821 次阅读  2011-08-12 14:38   标签艺术  智慧  智心 

师其形不如得其意,得其意则贵在测其心,画者应技术与心智并行。另类思维、突发思维,立体思维等均与心智有重要的关系。技术与心智是否合拍,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技术经过训练可以达其效果,心智则要看画者本人之悟性,此悟性高低又与文化基础、生活环境、所得教育必然相关。故艺者要智心高胆,方可出神入化,达至妙境。这是我在人大读研时得到的第一感悟。

   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识之外的艺术想像力接着就是知识都是点,把这些点串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文化脉络。没有思想的画家只能称的上是画匠,思维敏捷的画家通常都十分注重对自我内在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创作能力的修炼。我曾经通过于志学老师的《笔墨当随心境》一文得知他的艺术思想。那篇短文的第一句话就是绘画乃心境之物,对我影响至深。来到于老师门下,更是时时感到绘画首先要解决好(思维)的问题。所谓千人千面不能肤浅地理解为一千人有一千个面孔,其真正的含义是不同思维的人,面对同一个题材,有不同的表现。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画石膏像,有的同学重视结构美,有的同学追求具象美,有的同学则将眼前的石膏像分解,构成抽象的符号。这些都证明了一个问题,就是思维方式决定了画面形式与效果。那么什么来决定思维方式呢?就是文化、知识、环境、性格这些都是影响思维方式的因素。这就需要多读书,多经历。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书籍的阅历、经验的阅历,你就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自己的文化体系

在众多展览作品中什么作品最能吸引你的眼球?自己都喜欢看什么样展览?喜欢什么样作品?会不会读画?是否喜欢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这些都是一个画这必须经历的阶段,经常给自己提问展开并引导寻找答案,其实就是对我们的思维进行着开启、开智,这就需要我们把心态放平,调整好敲开这个固有惰性的审美定势的堡垒,就成为走向另一个高峰的起点。我们需要搞清什么是已知,什么是未知,才能走向从未知到已知。学会从别人那里发现优点,走进他的思维,不仅仅要看别人怎么去画画,还要思考别人为什么这样画,他是采用了哪种思维,你是学习他的具体技法还是学习他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都与其自我观察力、判断力和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当你学会这样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已经进入到重新洗牌的阶段,也就是你在逐渐酝酿着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基础。

我曾经收集了一些资料,了解到早期的新疆人信奉佛教,后来由于历史等原因又改为信奉伊斯兰教。这个民族在信仰转变的背后是有一个非常痛苦和漫长的历程。这使我引伸到要让我们改变一个新的思维也是需要一个这样痛苦的过程。如何改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赞同中央美院姚舜煕老师出的虚入实出,也是一种另类思维,学会怎样找出一个合适自己的基点,在这个基点上进行展开,当你思考到这一层次时自然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这个基点是不是适合你,你现有的能力能做到什么程度,怎样把自己已知的东西赋予这个点,哪些是需要突破的点,怎么去开拓自己的未知领域,这些被姚老师称为走在边线。有了清晰的思路,问题自然就浮出水面,下来

就是要解决问题,也叫突破难关。这样前面两个阶段是以思考占据主要地位,就是姚老师说的实入,如果说前面的阶段属于痛苦的过程,那么后两个阶段应该是虚出,它的过程则是艰辛的过程,它需要你大量的实践,把你的思维体现在作品上,从画面构成到技法运用,再到新技法探索等等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心力和体力,最终才能走向这四个字以变求生

艺术需要创造,创造需要新思维。中国画本身是意象审美,这个意象是心灵自由与宇宙万物之结合的遐想,是自然而然毫无羁绊的真情流露,是文化学养积淀转化的智慧之美。有句话叫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有心应该是颗智心。有了这颗心,你的问题会在实践中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了这颗心,你会广取众采,少走弯路;有了这颗心,你会为我所用,将自己的个性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直达炉火纯青。

我们需要拥有这颗智心。

                                                                                                         

                                                           中国人民大学  加宏杰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