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杂谈认识论美学-----感性认识的科学

1已有 2211 次阅读  2013-11-15 10:47   标签认识论  埃斯特  希腊文  美学  博士 

 关于美学,西方探讨了二千多年.被誉为西方美学之父--德国的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与此相反的就是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美学是对感性的本质进行研究.而一般的美感不能成为一门学科.只有经过哲学的提升才能称其为美学".第一次提出了西方美学概念--认识论美学(感性认识的科学).

  鲍姆嘉通出生在一个布道牧师的家庭,兄弟姐妹七个中他排行老五.在他很小的时候,便父母双亡.他也活了不到五十岁,而且有八年是在病疼中度过的.1735年,二十一的鲍姆嘉凭借<以诗的感想: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的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其中首次提出建立美学的建议;1750年他从希腊文中找出了“埃斯特惕卡”(Aesthetica)来命名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就此,美学作为一门西方近代人文科学诞生。同时这也是在此之前西方哲学发展的一个历史成果。

  鲍姆嘉通在他的《美学》第一章里界定了美学的对象.他认为,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思维的艺术,是美的艺术的理论。作为感性认识的美学,要达到感性认识的完善,须有三个条件:思想内容的和谐、次序和安排的一致和表达的完美。鲍姆嘉通认为,“认识的美”是“以美的方式进行思维的人所取得的成果”,主要包括:“敏锐的感受力”、“丰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审视力”、“良好的记忆力”、“创作的天赋”、鉴赏力、预见力、表达力和“天赋的审美气质”等。而这些先天的审美能力正是判断对象美丑的主要因素。如不经常训练也会衰竭、消失。艺术创作是人类的本能,也许是出于游戏,以此为乐;也许是对某件事件的记载;也许是为了某种表述;在公元前三万年至一万年前,人类就开始了在岩壁上进行绘画"创作"(法国拉斯科洞穴岩壁上的野牛).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在古西腊语里,技术与艺术是同一个词.

  纵观人类发展史,凡是包括人的活动都是艺术.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整个自然界都是神的艺术作品",一切美都是有目的的创造.丑的东西为什么可以在艺术里产生美?那就是真实.因为所使用的描绘手段是美的,从而使人产生快感.形式是艺术与认识唯一可以得到的区别.由此更进一步认证了鲍姆嘉通提出的美的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审美的真实性。他认为这种真实,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感觉形成的。“并非所有的假在审美领域内也是假的”。假(丑)的事物如果符合“感性认识真的完善”,就是真(美)的,而真(美)的事物如果不符合这一标准,就是假(丑)的。甚至有些假的(例如文艺作品中的虚构),在审美领域里可能比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更真、更美。

  鲍姆嘉通认为科学和艺术虽然都追求真,但两者追求真的方式却是不一样的。科学的求真,是要求用完善的理性,通过对个别事物具体的、生动的、表象的舍弃,抽象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一般概念;而审美的求真则正好和前者相反,它是运用“低级的感性认识”,尽量地将事物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地少让质料的完善蒙受损失,并在为了达到有趣味的表现而加以琢磨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磨掉真所具有的质料的完善”。多样性的,统一的“完善”是美的最高的理性尺度.毋庸讳言,“如果情感被忽视,或者它完全遭到损毁……那么就到处都会充斥着情感的匮乏,这种匮乏会败坏一切能被想成美的东西”.

  学者们历来认为,鲍姆嘉通美的中心特点是认识而不是快感。“能激起最强烈的情感的就是最有诗意的”。卡西尔说:“鲍姆嘉通美学的目的就是要给心灵的低级能力以合法地位,而不是要压制和消灭它们”。美学作为一种艺术哲学,它不仅是对已经存在的艺术现象的总结,而且是对未来发生的艺术现象的理论规范。

   纵观二千年的西方美学发展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哲学.可以说西方美学史是西方哲学史的一部分.从历史上看,真正伟大的哲学家都是美学家.因为它与人的本质太密切了\跟上帝神学太密切了.例如:毕达格拉斯\苏格拉底\伯拉图\亚里士多德\普罗堤若\奥普斯汀\康德\席勒\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等等.

  今天我们之所以称其为<西方美学史>,是相对中国美学思想而言的.中国没有美学有的只是美学思想.例如王国维的意境说,境界说都是强调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也就是说,中国美学强调的是主观性,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客观性.......

   哲学不是将书本知识作为目的,而是将幸福作为她的目的。强调审美的实践特性而不是解释或认识特性,是当代西方美学中的一股潮流。当我们在依据某种现代西方美学理论来改造实践美学的时候,也应该关注西方美学这种最新的变化。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涂鸦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