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已有 1241 次阅读 2015-04-10 20:03 从《阿卡迪亚的牧人》中解析普桑作品中的古典主义要素”
纲要
摘要……………………………………………………………………..
第一章 “古典主义”技法简析
第一节 “古典主义”词语解释
第二节 古典主义特点
第二章 解析《阿卡迪亚的牧人》中古典主义要素
第一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构图分析
第二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用色特点分析
第三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用光分析
第四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人物造型分析
第五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笔触分析
第三章 普桑对古希腊罗马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普桑对希腊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第二节 普桑对罗马绘画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章 普桑对后世的影响
结语……………………………………….1
参考文献………………………………….1
摘要-
本文以普桑的代表作《阿卡迪亚的牧人》为引导,主要论证了他作品中的古典主义要素,按照继往开来的写作顺序加以分析。继承;古希腊罗马的一些美学和哲学思想,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优秀艺术特质等。发展;普桑发展了古希腊罗马的种种美学,而后世也发展了普桑的部分美学观,例如崇高:典雅:庄重的主体性绘画等。影响;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对普桑的影响,以及同时代画家用光对普桑的影响等。普桑对后世诸多画派画家的深刻影响等。
关键词;普桑 绘画要素 继承 古典
第一章 古典主义技法简析
第一节 “古典主义”词语解释
在艺术上,大多指认可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文化,古典主义的审美品位主要来源于古典时期,并对那个时期的艺术风格加以模仿。
美术中的古典主义比较注重人的理性,但不免有点对理性的规则绝对化形式化。
第二节 古典主义特点
15世纪意大利最早的“学院派”奠基人法契诺。他的:
1绘画与雕塑都是理性和智慧的衍生。
2艺术和诗都在对自然加以模仿。
3造型艺术应该像文学一样来改善社会,塑造社会道德。
4一切艺术的最终目的是美。
5在古典作品里达成完满和准确形式的是视觉艺术和诗。
6艺术须按照完善的法度和规则。
从法契诺的审美主张不难看出学院派对“古典主义”是继承发展了。
古典主义三个鲜明特点;
1 为王权贵族服务
2尊崇理性。
3尊希腊罗马的文学为范本,借用古代典故来讽喻当时社会。
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遵崇严谨的素描,柔和明亮的色调。其形象具有雕塑和建筑稳固,构图平稳宏大,主题庄严。
古典主义是17世纪法国美术主力军。在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术主要特征;
1尊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标准,形象简洁,注重对古代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观念加以传承。
2主题主要描绘神话,古代典故。
3作品尺寸较大,画面效果庄重,气势宏伟。
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尊古代美术传统为范本。并结合当时社会加以创作。注重形象自然真切。对于古代遗址有着独特的喜爱,表现出对古时候文明的憧憬:
1 在政治为王权服务。
2古典主义是随着学院体制一起发展的。
3尊崇理性。
4对古希腊罗马文化大加传承,对于新的主题表现很少。
5对于人物性格的描绘呈类型化。
新古典主义美术
喜爱庄严宏伟的主题,尊崇理性。讲究完整的构图。人物造型方面,有着严谨的素描和明确的轮廓。其形象有着雕塑般的立体。代表人物有达维特等。
第二章 解析《阿卡迪亚的牧人》的古典主义绘画要素
第一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构图分析
单从构图分析,普桑有着自己独特之处。
1在《阿卡迪亚的牧人》中普桑创
造性的采用了正面和侧面,背面和侧面对称的方法。两个曲腿的牧人呈现出背面,侧面的姿势,手扶石棺牧人和半扶女子呈现正面侧面的对称姿态式构图。
2《阿卡迪亚的牧人》整幅作品呈金字塔式构图。位于画面最左边穿蓝衣蹲着的男子(人物4),最嘴边依靠石碑手持木棍的男子(人物2),右边手持木棍手指向墓碑的男子(人物3)他们所处位置形成一个三角形。于此类推。右边站立的女子(人物1)与其他任意两位男子的组合位置也形成一个三角形。
位于画面最高的树与最左边的最显眼的两处树林也形成三角形构图。
3 《阿卡迪亚的牧人》构图丰富多彩,还有众多的S形构图交纵。
左边:蹲着的蓝衣牧人,扶靠石碑的持棍牧人;右边:蹲着的持棍男牧人,站立解读的女牧人。他们所处的位置,如果用一条线穿过每位人物中部,则形成S形。在处理人物与背景方面,普桑也大胆而灵活的采用了S形构图,如最右边的两位人物与最左边远处最显眼两组树林,也形成S形。不仅在人物与背景如此。
在背景内部也存在S形构图。如最左边最显眼的远处两组树林与最右边最高大几棵树也形成S形构图。
4 《阿卡迪亚的牧人》的构图,十分讲究,除以上构图外,还有环形构图,人物之间的位置十分紧凑。相互遮挡,如果把人物脚所处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85cm*121cm 卢浮宫博物馆
第二节 《阿卡迪亚人》用色特点分析
普桑,《雕塑前的酒神》100cm *130cm
站立着的牧人,深蓝色的裙子和明亮的上衣形成鲜明的对比,远处天空出现很明亮的蓝色,土地的颜色是深沉的褐色。画面人物,展现在衣服外面的身体颜色比较浅,远处的山呈浅紫色,树木:近处的树木用色比较沉,色彩明度较低,相对远处的树明度较高,从而构成了整幅作品的暖色调和明亮的光感。
再比如《雕塑前的酒神》每位女神衣服的颜色都处理得醒目动人。右边拿葡萄的仙女,肌肤的颜色呈诗意般的暖色调,景色的头发和后面树的黄灿灿的颜色形成呼应。衣服上的蓝色色调色彩纯度较高,与天空的浅浅的青蓝色形成对比。显得明亮而耀眼。位于中间的男神与旁边的男神的颜色一深一浅。也显得明亮耀眼。衣服用了金黄色。
既显高贵又显明亮。有效较的女神。衣服颜色的处理也十分讲究,对白色衣裙的把握,呈现出一种偏灰色的暖色调。与被困住的长羊角的男神颜色一深一浅也形成了明亮的色调。背后的树枝的颜色沉稳。远处山峦青紫色,在色阶的处理上。层次分明,形成了明亮的色调。这种明亮的色调。也突出了普桑部分作品中既悲剧又欢快的情调。典雅的色调突出了普桑的审美情怀。
并没有巴洛克式的粉嫩而肉欲的颜色。而是尽量形成明亮的色调。还有史诗般庄严和传统的色彩。《阿卡迪亚的牧人》四个牧人围绕一古碑在一起研究讨论古碑上写的内容,整幅作品用色典雅高贵。
《阿卡迪亚的牧人》人物肌肤色彩和谐。站立的女牧人,衣服上的黄色不炽烈,十分沉稳。裙子上的蓝色与黄色原色搭配,在普桑的作品
中却处理得十分高雅,在同类的黄色变化中甚是微妙。如女牧人衣上的黄色的纯度与肌肤与鞋子头巾上的黄色都区别得十分明显。在整幅作品中显得典雅而静穆。
如《阿卡迪亚的牧人》在自然中点缀着史诗的断臂残垣碧绿,
天空云朵飘逸。青紫色的天空。明亮的偏黄色的白云。充满着诗意,有着古希腊人的浪漫,幻想,感性色彩。这种理想化的色彩并不是普桑闭门自创的。是来自博洛尼亚学院的影响。
如果纯粹说普桑的作品是重素描而轻色彩,也许欠妥。他的这种理想美的表达。也许是他自己希望超越自然,对自然色彩的再加工。
《阿卡迪亚的牧人》,也许是普桑对大自然风景的一种理想色彩的表达。左右两边的树木有偏黄色的,也有偏绿色色的,也有蓝紫色的,同时冷暖色的搭配也十分理想。青黑夜的树影。还有远处淡紫色的山峰。这样的色彩搭配是很唯美的。
天空的蓝色,是对大自然的再处理,而不是纯抄的。是理想的蓝。是现实生活中绝无少有的。这样的色彩处理,是普桑色彩的再现。是对主题性的表达。这种色彩是唯美的。
如果我们把印象派的色彩换上去。那会是什么样?明亮的科学的光学世界配上普桑理性与感性的统一的。主题崇高的绘画也许并不那么典雅。
所以,普桑这种理想色彩是很独到的,很有意义的,这种理想是崇高的。是对大自然和人类无限深沉的感情。
提香《花神》79.7*63.5cm
《圣保罗见异象》尺寸不详
普桑擅长运用金色。金色给人感觉富丽堂皇,属于像黄金一样贵气。但在普桑的作品中,普桑把金色运用得很沉稳,并不像威尼斯画派那样艳丽。
如《阿卡迪亚的牧人》站立的女牧人,
普桑《毁坏耶路撒冷圣殿》147cm*98cm
鲁本斯《圣乔治斗恶龙》304cm*256cm
拉斐尔《基督的变化》345cm*535cm
拉斐尔《圣保罗在雅典说教》390cm*440cm
拉斐尔《嘉拉提亚的凯旋》238cm*150cm
普桑《亚实突的瘟疫》 148cm*198cm
伦勃朗《自画像》143cm*94cm
孩子的眼神中的绝望,死者亲人的悲痛,在这黑色底的衬托下,显得更为悲痛,暗色也一种有象征意义的色彩,暗色象征着死亡和恐惧,在无边的黑夜中的各种情绪。普桑的绘画黑底色衬托鲜艳色,并非像伦勃朗《自画像》一样,除了主题面部以外,其余部分全是暗色。在天空的处理上,普桑的《亚实突的瘟疫》往往是明朗的颜色。仿佛暗示黑色的恐惧即将过去,光明始终会到来、这种英雄式的悲剧色彩是普桑常用的。。
如《阿尔卡迪的牧人们》“死有何惧,死在美丽的阿尔卡迪岂非福”。画面上是一片宁静优雅,牧歌式的抒情气氛,并无悲痛恐惧之感,同样运用了大片黑重的颜色,却表现了女牧人的从容优雅之态。
普桑的大多数作品中对于蓝色的运用也十分美妙。这种继承了古希腊传统的画风,常常将人物置于风景中。在普桑的作品里蓝色的处理十分明静。他的作品有一小部分都有明亮的蓝天和白云。这是他遵循自然规律的一面。有些题材是悲剧性的。天空却使蓝天白云,彩霞飘飘。
《阿卡迪亚的牧人》这张作品蓝色用的少,但却有特色。站立的女牧人深蓝色的长裙和左边蹲着的牧人深蓝色的衣服比,却有不同。普桑将其女牧人深蓝色长裙处理成,受光面和背光面明显而强烈。而蹲着的牧人的衣服颜色过渡相比下自然些。再比较天空的蓝色,天空的蓝色明亮而鲜艳。由此可见普桑对蓝色的处理是十分讲究的。
普桑《劫夺萨宾妇女》159cm*206cm
总结一下,认为普桑绘画中的蓝色用得都很明亮,纯度性很高,并非说这不符合古典主义原则。
在普桑看来好的色彩,应该讲究和谐,色彩勿炽烈,色调的统一性,色彩应该符合逻辑。符合古希腊古罗马的古代传统。公元五世纪至四世纪中叶,希腊人处于朝气蓬勃的时期,他们能够多以一种坦然无邪的态度对待躶体形象。给人以健康,纯洁的美感。
所以普桑的色彩既然遵循了古希腊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的作品中也有“无邪”的色彩。古希腊人讲究一种健全的精神,这种精神对色彩的要求,应该也是健康的色彩表达。
从希腊的建筑可以看出希腊人讲究“优雅”的审美趣味。所以从这些继承看普桑的色
而实际作品来看也是如此的,色彩柔和。
普桑《自画像》98cm*74cm1649_1650
普桑作品的采光十分严谨讲究。《阿卡迪亚的牧人》其光源位于左上,左侧蹲着的牧人背部手臂受光,脸部处于逆光,位于画面最左边的牧人,仅背手的侧面以及右腿一侧受光,其腹部胸部大面积处于逆光
中,站立的女牧人,身体的前面受光,侧面和背部处于阴影中,在石碑右边蹲着男
普桑《春。亚当和夏娃》118cm*160cm
普桑《抒情诗人的灵感》94cm*69.5cm
伦勃朗《自画像》143cm*94cm
《阿卡迪亚的牧人》从蹲着的男牧人身上可以看见高光的颜色呈偏冷的黄
色,手臂上也是如此,既使在暖色调的作品中也有冷色光源的颜色。
如《毁坏耶路撒冷圣殿》从白马上可以清楚看见浅蓝色的光源。战士的手臂,背部的高光都有蓝色和偏冷的柠檬黄的颜色,战矛上冷得发紫的颜色,和圣殿柱头上的光源颜色也有大量偏冷的黄和蓝色。《佛罗拉的王国》众多女性人体的光源色也是冷色。冷色 却表现出这些女性的肤色更加洁白。这么理性的光源色的处理,也证明了普桑“理性与感性统一”的崇高风格。同样举鲁本斯的作品比较,鲁本斯对威尼斯色彩的运用有些扩大化。光源表现得十分艳丽的暖色调。这种表现力是很突出的。而普桑可能更关注于色彩的理性运用。
第四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人物造型分析
在人物造型上,普桑注重精确的素描,多用简练明确,清晰的艺术语言。比例上遵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典范,唯理性始终贯穿。
如《阿卡迪亚的牧人》的素描作品。人物处理十分简练,仅仅用了线条表现了基础轮廓。用简洁的方式交待了人物的黑白,树干亦是如此。对于树叶的处理,仅仅用了几笔而已。山则用了大块面加以分割,却表现得十分到位。从而说明了普桑注重画面的大效果。并不是特别细致的方式画素描。
如《阿波罗和达佛涅》黑色粉笔画。人物塑造简洁,但却十分的立体。虽然简单的处理。但是画面的效果却并不是简单。他将人物,
普桑的作品是比较讲究秩序的。那里该在前,那里该在后,那里是该用块面,那里是该用线条,一目了然。从没有零乱的线条。胡乱安放的块面。
如《赫尔枯勒斯和得伊阿尼拉》前面的地面。中景的人物,背景主要几颗树。远处的丛林用重灰色调,远处山处理比前面色调要浅淡。从颜色的深浅分开来了。人物的身体留了大片白少用线条。衣服的线条就比人物多,这种对比是十分讲究秩序的。为了处理在一起的几颗树,在稍前的树枝处理成浅色调,树干大量留白。旁边的树则用了浅灰色调,和深重色调。在树的形体处理上,前面的主要的那棵树形态弯曲,次要的树则十分茂密。这种秩序的考虑证实了
普桑作品比较讲究秩序。
普桑作品的人物造型追求科学和理性。他继承了文艺复兴大师的科学的绘画方式。对人体解剖十分了解。素描作品中,人体肌肉和骨骼清晰而科学。如《潘神像前的舞蹈》铅笔素描,清晰可以看见仙女
普桑《阿卡迪亚的牧人》 去色黑白效果
造型依据希腊比例标准。美必须合乎尺度。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必达哥达斯发现了黄金比列。普桑的作品也继承了这种黄金比列。既1:0.618的近似值。按0.618:1来设计腿长和身高的比例,画出的人是最优美的。
在普桑的诸多作品中。女性的腿也是有意符合这种比列的,因而创出了优美典雅的女性形象。
普桑《潘神像前的舞蹈》 22cm*33cm
和怀疑。苏格拉底承认自己无知而又彻底的求知精神。古希腊人在复杂的事物中发
现了规律。在普桑的素描作品中的理性又
不同的层次类型,有数学理性,逻辑理性。如金字塔式的构图。主次秩序处理都有着严密的数学
理性和逻辑理性。
第一节 《阿卡迪亚的牧人》笔触分析
《阿卡迪亚的牧人》笔触是细腻与概括相结合。如站立的女牧人:人物面部刻画细致,笔触细致,而头发和头巾处理得很概括,笔触较明显。轮廓较突出。对于衣服的笔触处理也是根据画面需要,时而精细时而粗放。如女牧人上身衣服刻画入微,笔触精到。裙子笔触较宽大。但是,对于画面中的风景刻画。笔触却是十分精致。可以清晰的看到墓碑上的缝隙和字迹。天空的白云远处的山峰,刻画的笔触很精致。
第二章 普桑对古希腊罗马古典绘画的继承
与发展
第一节 普桑对古希腊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普桑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哲学美学观念。希腊的哲学美学观念来源于宗教。古希腊文艺思想的变化也伴随着美学的变化。
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充满着理性精神。这是他对古希腊文化的继承。希腊人培养思想使自己不受制于热情。迷信及恐惧。而且从沉思和领悟中追寻人类生活里可获得的最平凡的幸福。
希腊人有对明主的追求和强烈的宗教情感。在普桑的作品中表现得很浓烈。如《阿卡迪亚的牧人》表达的是对人间乐土的热爱向往之情,对宗教的信仰之情。对艺术表现宗教题材普桑继承的很好
希腊是一种奴隶制和民主共存的时代。古希腊人对人体美似乎格外重视。他们懂得如何显得人体的健美。在普桑的作品中。人体健硕。体格健康。
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人体是那么的科学,那么的符合古希腊的审美标准。因此普桑继承了古希腊文艺中的人体的健美。和表达重要的文艺主题。
古希腊的艺术,从文学到造型艺术,神话主题都占据核心地位。如荷马史诗,戏剧,雕塑等,神话和美学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普桑的作品也有很多是描写神话的。《阿卡迪亚的牧人》《塑像前的酒神》《圣保罗见异象》《圣母玛利亚的安眠》等。普桑的绘画有大量的神话文化,表达出浓厚的神话情感。表达了他对神话哲学的理解。因此,普桑普桑继承了古希腊的神话文化。
古希腊是哲学辈出的时代,有柏拉图,苏格拉底,德谟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他们各有各的哲学思想,独特而对普桑产生着影响。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如苏格拉底的美学观:
1表现人的精神是绘画最主要的内容。
2在人体形象上,力求完美。
3艺术能够仿照美的个性。
亚里士多德他主要的观点是“模仿说”。但他认为对于事物的模仿应尊重事物的规律。
回到普桑,他的作品既服从自然美,也善于挖掘人性美。提倡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主张作品道德,主张和谐色彩,勿炽烈和谐,崇高,对与自然。普桑并未按自然本来的颜色和形体。而是按自己对美的理解,加以研究。提炼而来的。普桑的作品。形式感突出。既有严谨的构图,又有理智。他对神的描绘,充满平凡人的人文关怀,因此普桑继承了古希腊的哲学。
第二节 普桑对古罗马古典绘画的继承与发展
古罗马的艺术发展了古希腊的艺术传统。却又它独特的地方。古罗马的艺术推崇人物性格刻画和形象逼真。
罗马时代的色彩,赫拉克利特所描绘的色彩,唯有;黑色白色黄色和红色。罗马也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这些思想家也各有各的特点。这些特色对普桑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如西塞罗把美理解为理智美和感觉美。普鲁搭克认为逼真才能表现艺术价值。也许这点影响克普桑对崇高主义精神的提倡。
古典主义原另一个特点是贺拉斯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理性。这种理性特质深深的影响普桑的创作。郎吉努斯《论崇高》对普桑产生了巨大影响。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建筑形式的基本原则1秩序2布景,3比列。4对称5适合。从构图上普桑很多作品也有形式也有秩序,布景,比列和对称,和谐的因素。如《伽拉亚的凯旋》中,四个围城环形的小天使,其中左右两个相对称。一个是正面一个是背面。,上下两个小天使也采用了类似的方式,画面中主题人物都采用了这种相反对称布局方式。
在《阿卡迪亚的牧人》中,普桑创造性的采用了正面和侧面,背面和侧面对称的方法,两个曲腿的牧人和手扶牧人女子呈现正面,侧面对称的姿态。
普桑曾在肖像画家爱尔和专业宗教画家拉勒蒙的作坊里进行短时间学习。但在此期间。普桑对对古罗马古希腊的大师精神的向往。他前往罗马。罗马不仅是普桑艺术的土壤,也是普桑艺术开枝散叶的地方,所以过去大师的哲学美学等思想,普桑继承了很多。
第三章 普桑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节 普桑对新古典主义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是一种内涵宽泛的理想主义,这是新古典主义者对普桑理想主义思想的继承和接受。在大革命的年代,加上庞贝古城的出土,人们重新重视古典技法。同样表现得主题“崇高,而这种崇高是对普桑崇高的延续。但却崇高得有些感性因素了,那种英雄主义的崇高与普桑绘画中的宁静和谐美不同的。
对于普桑的审美法则一直没有中断。这种理想追求具有永恒的力量。它是希望的体现。普桑作品的美德教育也被新古典主义所接受了。如大卫,认为;艺术必须有助于全体民众的幸福和教化。也必须向广大民众揭示市民的美德和勇气。这种教育作用,是对普桑哲学的继承。
普桑绘画的形式也深刻地影响了新古典主义者。如构图,普桑的很多作品善用金字塔式以及S形构图构图。如《所罗门的审判》《厄科
安格尔《土耳其宫女》91cm*162cm
此画采用了金字塔式构图。突出了悲壮主题。不光是构图接受 了普桑的思想,在主题表现悲剧性上,也是继承了普桑的悲剧主题。
普桑作品用色讲究中和,用色勿太炽烈。对普吕东的影响很大。如《正义与神圣的复仇追赶罪恶》这幅作品没有大红大紫的颜色,用色中和,女神和正义衣服的颜色十分和谐。火把也不是太轰烈。作品是那么的宁静。这些都和普桑学院派的精神有关。
普桑严谨的构思,力求简洁的思想也深深的影响了新古典主义者,如安格尔就是这种简约风格的继承者着。如《浴女》《荷马的荣誉》。他信仰古典主义思想。也表现在他对完美艺术的绝对追求上。《泉》,为了画好《泉》他从1807年构思一直到1856年才完成。将近50年的时间去推敲一幅画,这种严谨是对普桑严谨作风
的继承。
对于自然美的理想色彩是普桑所追求的。到了新古典主义者,这是他们依然在挖掘“自然美的理想美”。如安格尔《黄金时代》众多人物在金灿灿的树林中嬉戏。风景如诗如画、树远山超脱自然,及理想又和谐。
“色调明亮”是普桑作品的面貌。到了新古典主义这个时代,作品始终继承着普桑作品中的明亮的色调。如《土耳其宫女与女奴》,灯光照耀在宫女身上,明亮风格崇高。构图匀称。普桑作品既有古罗马的写实性,又有古希腊的理想美。到了新古典主义时代,他们总结出:
古典艺术精华是形体美。而色彩只能取悦眼睛,对于古典主义所提倡的永恒美和谐美。他们都大加应用。如安格尔,对美的形体孜孜以求。人体比列严格遵守着普桑的古希腊比例美。
对于空间的研究,也是普桑重要的内容,在普桑的作品中,常常具有强烈的纵深感,到了新古典主义时代,他们的作品空间纵深感也很突出。如安格尔《黄金时代》,近处的人物,背景的树,远景的山峰,天空,纵深感十分强,十分立体,十分三维。
对塞尚的影响
塞尚《有衣柜的静物》73cm*92cm
常字字斟酌。塞尚也继承了普桑的绘画因素和审美情怀。他要用一种稳定不变的因素来表达对世界的感知。
塞尚《桃子》31cm*40cm
塞尚和普桑一样创造了第二个超越现实的世界。
在绘画透视上,普桑也是孜孜以求的。塞尚亦是受此影响,塞尚用圆锥体,球体,锥体来表现的绘画关系。
普桑的绘画作品形式感强,而且独具特色,形式美是普桑十分讲究的,如《静物》。塞尚通过形体和色彩来表现物体的结构,用线条来概括物体的形象。他认为真正的形式规律唯有智力才能领会。这种智力也许是继承了普桑的理性和绘画的理智。
对毕加索的影响
普桑追求内部的统一和谐美。毕加索虽然有各种时期各种风格,但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上,都能达到内部统一与和谐。
如《格尔尼卡》完全用了写实的手法画了代表暴力的牛头怪,代表善良的受伤的马,和躺在马身上死去的女斗牛士,还有象征和平举着灯的女孩,这张作品充分反映了毕加索对于形式美的追求。对于物体形式的结构。可以看出画面构图严谨理性结构美。
毕加索对于形体技法的不断变化,也受到塞尚的影响,既受了塞尚的影响也会受到普桑的影响,在前期毕加索的画形体也如普桑一样,沉重和稳固,充满雕塑的重量感,也十分立体。
对德加的影响
普桑对文艺复兴大师作品大加学习,如米开朗琪罗,“英雄式的雕塑”拉斐尔的典雅,达芬奇的科学绘画解剖。这些大师都深深影响
了普桑,在印象派画家中有这么一个人,那就是受普桑影响的德加,德加和普桑一样到意大利学习。同样对文艺复兴大师大家学习,他的素描功夫很深,立体感和塑造感很强,这种素描是受普桑的影响。他的素描线条连贯,风格高雅,追求普桑作品的“理想美”。
德加的作品也十分“理智”。他的作品更为朴实,真挚。如他的《自画像》手持帽子色调符合古典。背景有一块画框式的方形结构,在形式上也反映了普桑的艺术追求。
结语:
古典主义绘画要素包含种种。如端庄稳重的构图;明亮和谐的色调;尊奉古希腊罗马典故,宏伟的宗教主题:严谨有雕塑感形象,黄金比例的人物。普桑的作品都符合古典主义绘画的标准。
参考文献:
1《西方美术史论》迟科编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东西四十条街21号)2010年1月北京第12次印刷第35页 63页 126页。
2《西方美术理论教程》顾丞峰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京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2008年10月第一版 第13页17页 80页
3《图说西方绘画艺术》伊丽达 萨仁 海韵 谢伟华编著 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市乌鲁木齐南路396弄10号)2008年9月第一版第23页 第135页
4 《西方美术史》范梦著 山西教育出版社(太原市迎泽大街迎泽园小区2号楼)2001年9月6此刷第192页。
5 《普桑》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 第4页 第7页。
6《欧洲17世纪美术》李春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2010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第175页 177页
7《传统与欲望从大卫到德拉克罗瓦》英诺曼.布列逊著丁宁翻译 浙江摄影出版社 杭州市武林街357号 2003年1月第一次版第一次印刷 第42页 第81页 第93页 。
8 《新古典主义》 马凤林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武汉雄楚大街268号c座 2005年4月1版第一次印刷 第30页 第45页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