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密德罗欣与米特罗欣——鲁迅《引玉集》首位苏联画家画作考

已有 5476 次阅读  2012-02-23 09:44   标签class  office  鲁迅  苏联 

密德罗欣与米特罗欣——鲁迅《引玉集》首位苏联画家画作考

孙以煜

20105月,我在莫斯科伊兹麦罗跳蚤市场,淘得上世纪30年代苏联同一画家的 2 幅版画作品:《集体渔场》和《马车夫一条街》。一幅作于作于1928年,一幅1933年。画家署名Д•М。画作背面有博物馆盖章和收藏者签字,问几位中、俄同仁,都语嫣不清。毕竟是上世纪30年代物事,况,版画,人们关注度不高。

同年10月,我在北京潘家园旧版图书市场,翻读上海出版公司1950年版的《鲁迅遗编•苏联版画(引玉集)》,眼睛蓦地一亮——这不就是我四处咨询而不得其解的苏联原版画作和画家么——

密德罗辛——鲁迅《引玉集——苏联版画选编》中首位画家。而《集体渔场》恰就是《引玉集》中密德罗辛三幅版画的其中一幅。

因了手头有原版画作,又是鲁迅遗编中的作品,便想:这是冥冥中的缘分!不然,何以如此巧妙?!

画册已被店主当作镇店宝物,却买下不迟。

按出版的时间,这套丛书距今已经60多年了,除却封套纸张缺了一角,精装纸板完好如初。回来,迫不及待地翻开便读,想藉此在《引玉集》前言、后记搜寻与密德罗辛相关的评介——

鲁迅在前言中选用了陈节先生摘译的苏联版画介绍,苏联有影响的版画大师阵容里,关于密德罗辛有这样一段叙述——

革命前的苏联版画,——“艺术世界”的转变在军事共产主义时期就开始了,这一时期的版画里,契珂宁很起了一些作用。他在革命后就左倾了。但他的作风其实还带着许多颓废的,唯美的装饰主义的成分(例如卢那察尔斯基的“浮士德与城”的插画等)。

“艺术世界”的回忆主义和唯美主义在革命其间已经丧失了自己的社会基础。虽然到了新经济政策的开始时,有一种“艺术世界”复活的尝试,然而,并没有得到什么积极的结果。只是作风上显然起了变动:旧时的学院主义衰落了,新起的作风是情欲的印象主义。明白的线条主义消逝了,只剩下写意的饰景主义的风景画和人影画。这种饰景主义的,极端风格化的风景画到处占着第一等的地位。倘是书籍的插画,那么,插画的精神间,和那画的实在内容大半是分离的,而仅有一点读者的主题的联想,有时简直没有表现性。此种作风的最鲜明的代表是密德罗辛(D.Mitrokin)

显然,陈节先生的翻译是英译本。关于这点,鲁迅在他的,后记>中做了阐释——

“我毫不知道俄国版画的历史,幸而得到陈杰先生摘译的文章,这才明白一点十五年来的梗概(指十月革命以后),现在就印在卷首,算作序言,并且作者的次序,也是照序中的叙述来排列的。文中说起的名家,有几个我这里并没有他们的作品,因为这次翻印,以原版为限,所以不再由别书采取加以补充。

读者倘欲求详,则契可宁印有俄文画集,列别台华且有英文解释的画集......

密德罗辛也有一本英文解释的画集——

D.J.Mirohin bym.Kouzmin and V.Voinoff.StateEditorhip,MoscoW-PETROGRAD,

不过出版太早,现在已经绝版了,我曾在日本的“Nank”社买来,只有十元的定价,但其中木刻却不多。因为我极愿意知道作者的经历,由靖华兄致意,住在列宁格勒的五个都寄来了。我们常看见文学家自传,而艺术家,并且专为我们而写的自传是极少的。所以我都抄录在这里,藉此保存一点史料。以下是密德罗辛的自传——

密德罗辛(Dmitri Isidorovch Mitrokhin),一八八三年生于耶鲁思克(在北高加索)城。在其地毕业于实业学校。后求学于莫斯科之绘画,雕刻,建筑学校和斯特洛干工艺学校。未毕业。曾在巴黎工作一年。从一九零三年起开始展览。对于书籍之装饰及插画工作始于1904年。现在主要的是给大学院和国家文艺出版所工。

7.30.1933 密德罗辛

这就是《引玉集》中鲁迅对密德罗辛所做的隆重推介。

鲁迅还在这本《引玉集》的其他文字叙述中多得到苏联版画家作品的过程做了如是描述——

“这些原版版画,是拖靖华兄在苏联索要的,费了许多周折,版画的定价颇不小,然无须预付,苏联的木刻家说印画莫妙于中国纸,只要寄些给他就好。我看着先前印着“铁流”图的纸,果然是中国纸,然而是一种上海的所谓“抄更纸”,乃是集纸质较好的碎纸,第二次做成的纸张,在中国,除了做帐薄和开发票,账单之外,几乎再没有更高的用处。我于是买了许多中国的各种宣纸和日本的“西之内”和“岛之子”寄给靖华,托他转致,倘有剩余,便分送别的木刻家。这一举竟得了意外的收获,两卷木刻又寄来了,毕斯凯莱夫13幅,克拉普琴科1幅,发复尔斯基6幅,保夫里诺夫1幅,冈察洛夫16......

去年秋间,我记起“铁流”图,请文学社制版附在'文学"第一期中,这图总算到底和中国读者见面了。同时,我又寄了一包宣纸过去,三个月之后,换来的是法复尔斯基5幅,毕可罗11幅,莫察洛夫2幅,希仁斯基和波查日斯基各5幅,亚力克瑟夫41幅,密德罗辛3幅,比上一次更多了。莫察罗夫以下五位都是住列宁格勒的木刻家。”

......

由此可见,鲁迅当年是托曹靖华先生用苏联版画家喜欢的中国宣纸换回的版画原作。鲁迅非常珍稀这些作品,在后序中他描述当年以宣纸换回来的版画之珍贵时,这样说——

“这些作品在我的手头,又仿佛是一副重担。我常常想:这一种原版的木刻画,只有一百余幅之多,在中国恐怕只有我一个了,而但秘之箧中,岂不辜负了作者的好意?况且,一部分已经散亡,一部分几招兵火。而现在的人生,又无定倒不及薤上露,万一相偕湮灭,在我,是觉得比失了生命还可惜的。时光真快,徘徊间已过新年,我便决计选出六十幅来,复制成书,以传给青年艺术学徒和版画的爱好者......

这即是我购得鲁迅遗编《引玉集——苏联版画选》的所得,所获。

此举,不仅让我了解了密德罗辛,还知晓了当年鲁迅是如何得到苏联版画大师的作品并向中国介绍的过程。欣慰!

但仅凭鲁迅《引玉集》获得的这点与密德罗欣相关的资讯,我觉得还不够解渴。后来在中国美术史家奚静之的《远方的白桦林》中发现有“米特罗欣”一说,经核实,确认米特罗欣就是密德罗欣。

想:中国的出版物中,音译之后不加外文原文,这样的混淆很多。以密德罗欣说,汉字检索密德罗欣,绝不会出现米特罗欣的介绍。

《远方的白桦林》作者奚静之,是我国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首次授予外国学者“学术成果及文化交流贡献奖”的学者。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委派到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艺术系专攻美术史的中国学子,奚静之1960年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1960年至今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任教。1983年至1996年,任工艺美术史论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有《俄罗斯苏联美术史》、《俄国巡回展览画派》、《列宾》、《乡之恋——夏加尔》、《俄罗斯美术史话》、《远方的白桦林——俄罗斯美术散论》、《欧洲19世纪现实主义美术》、《欧洲绘画简史》等,1995年因《俄罗斯苏联美术史》(艺术家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首次授予外国学者“学术成果及文化交流贡献奖”并成为列宾美术学院的名誉教授。

作为对俄罗斯绘画最具学者目光的美术史家,奚静之在他的《远方的白桦林——俄罗斯美术散论》中,有两处提到米特罗欣,并且均出现在《俄苏绘画史中的“艺术世界”》一文中。

作为继俄罗斯巡回画派之后出现的“艺术世界”美术社团,实际上是俄罗斯绘画由一元而进入多元的开始。也就是说此前油画一枝独秀,从艺术世界之后,变成油画、版画、插图、舞台设计、水彩、素描、铅笔淡彩等多元并存局面,尤其是版画、插图,作为苏联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最重要的绘画形式,堪与油画比身。因此“艺术世界”这个艺术团体,有很多画家从事版画创作——奚静之在文中对这种现象如是评介——

“因此,这个艺术门类成绩卓著,如别怒阿为普希金的《青铜骑士》、达布任斯基为妥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兰塞来为托尔斯泰的《哈兹.摩拉特》以及比利宾、契化宁、纳尔布特、米特罗欣等为俄国民间传说、壮士诗、以及当代文学和诗歌所作的书籍装帧和插图,都是难得的杰作,直到今天,在俄国都是脍炙人口”。

这是米特罗欣第一次与我拷问中“密德罗欣”对上号,并且与俄苏美术大家别努阿、达布任斯基、兰塞来等并列出现。之后,在奚静之有关俄罗斯“艺术世界”的文字中又看到专门的一段介绍——

“版画家米特罗欣(1883——1973)创作了不少好的水彩和插图,他描绘彼得堡的水彩风景画、色彩淡雅、画风细致、对青年版画家曾有良好的影响。米特罗欣是一位勤奋、踏实的画家,他在版画领域辛勤劳作,硕果累累”。

这是我在《远方的白桦林》这本俄罗斯美术散论中读到的与密德罗欣相关的文字。它使我脑中关于密德罗欣的印记丰满充实起来。

再后来,我从一位旅俄学子的俄罗斯版画评介中又看到了一段关于密德罗欣更为详实的介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国临时政府时期和苏维埃时期,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后,由克伦斯基以及其他一些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人控制,组成了俄罗斯临时政府。但最后在1917年俄历十月被十月革命推翻,克伦斯基出走国外,一些领导人被捕或出逃,有一部分成为反苏维埃武装叛乱的领袖。俄国内战之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俄罗斯进入苏联时期,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这一时期的版画因着社会的动荡,用于艺术欣赏的作用伴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转为宣传革命的重任。已不再是雕版蚀刻的铜版当道,为了便于大量印刷,简洁概括的木版画逐渐的成为了这一时期版画的主流。

这一时期的画家为了保持自己本真的艺术修养避免被政治打扰,很多选择去了海外,这里所讲的两位版画家都是久居巴黎且较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抵米特罗欣(Д. И .МИТРОХИН)(18831973) 和Е .С .КРУГЛИКОВА,他们的作品脱离了这一时期的革命纷扰,注重自我的艺术手法表现。

这里的“抵米特罗辛”就是“密德罗欣”。这位旅俄专事版画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在19——20世纪俄苏版画家的介绍中,只提到两位版画家,第一位就是抵米特罗辛”——

Д.и.митрохин Д.и.митрохин(1883—1973),русском советском графике, илл

юстраторе, мастере станковой гравюры, офорта и литографии; авт

оре множества книжных иллюстраций, — огромного цикла миниатюр

в жанре камерного натюрморта; искусствоведе, члене многих худо

жественных объединений

米特罗欣(Д.и.митрохин)出生在圣彼得堡大学时期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并在巴黎居住过一段时间参加了许多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抵米特罗欣的作品主要以胶版凸版制作法为主,风格上精致不失大气,充满了强烈的俄罗斯符号,让人过目难忘。他的城市版画作品一般都带有浓厚的想象力。

到这个时候为止,密德罗欣,似乎说明白了,但当北京鲁迅博物馆,人民美术出版社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十周年

出版的“鲁迅收藏苏联木刻《拈花集》出现在我手中的时候,发现,关于密德罗欣,还有新说——

德米特里.伊西多罗维奇.密德罗欣Дмитрий Исидорович Митрохин

1883515日生于克拉斯诺达尔边去雅俗海边的叶伊斯克。1902年至1904年间,在莫斯科绘画、雕塑和建筑学校、斯特罗冈诺夫艺术工艺学校学习。1905年至1906年在巴黎私人绘画学校学习。1910年起从事书籍装帧工作。1910年至1919年间先后为科内贝尔和萨巴什尼科夫出版社、人民教育委员会出版社设计书籍封面。1923年至1934年间从事木刻创作,多描绘渔民生活。1924年至1931年还担任列宁格勒艺术学院教授,并从事石版画和铜版画创作。他于1969年荣获俄罗斯共和国功勋艺术家称号。1973117日在莫斯科逝世。

可见,这样多的媒体,出版物,在外国人名翻译时,没有统一标准,常用的会约定俗成,不常用的也就依据个人习惯,说啥就是啥了。我是因为有了密德罗欣的两幅原版版画,才刻意地对密德罗欣做了如是考量。却因此就有了这多苏联乃至中国的创作版画历史情境交融其中。

收藏是一件劳顿而又幸福的事情。大乐只有心知。

 集体渔场 (苏)密德罗欣 1933年作

马车夫一条街 (苏)密德罗欣 1928年作

 

鲁迅《引玉集》首位画家密德罗欣的 集体渔场  (苏)密德罗欣 1933年作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