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美感

已有 836 次阅读  2015-11-03 23:14   标签家庭教育  而且  美的  艺术  影响 
美感
对美感的认识与培养应该从小开始,这样在长大后,我们的生活品味与要求都会有些超凡脱俗。美的东西看多了,自然而然我们对美的形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虽然没有学过什么艺术技法,但也会出手不凡,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里经常看到。所谓的天赋,应该就是一种有意识也好、无意识也罢,家庭教育与生长的环境影响,日积月累从而与他人对美感产生的鸿沟,形成一时无法填补的距离,而且这很难用努力和勤奋弥补上来,它需要一种修炼的过程与意识的培养而完善。
但是,我们对美的认识有些是一种误区,且往往是被一些所谓的艺术作品或所谓的艺术家误导,因而怀疑自己不懂美,更谈不上懂所谓的艺术作品了,因而怀疑自己没有美的意识与天赋,美在他们眼里太深奥了。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有对美的认识以及与生俱来的潜在艺术细胞,要不艺术家表现出来的作品给谁看呢?美,首先是有共性的,而美的个性是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之上的,美的个性更加体现角度、特点及与共性的差异化。目前,我们的一些艺术作品的展示,其实是在划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界线,故弄玄虚,以自己空洞的世界来表白‘哲学’的境界。这恰给了一些所谓的艺术评论家有了发挥他与众不同的地方,信口雌黄,用及尽可能的胡扯来填充所谓的高深莫测的空洞。这就是相互利用,都在自己的不足之处粉饰出思想境界‘内涵’的深奥和多么的与众不同。
美的共性是一种审美趋向形成了有一定规律的形式而已,因而我们有了共同的美感意识,以及审美的标准。美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更不是难以理解的,它是很容易让我们的视觉感受到的。而‘术’是感受不到的,需要专业的训练才能理解和认识到。所以,一件艺术作品,它表现出来的美感还是技法,就一目了然了;而艺术的技法是为表现美感而存在的,当然,艺术的表现技法可以抛开美而独立存在,但那只是在教学上,而不是在艺术作品的目的上。所以,真正的艺术作品是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以及美的境界,而非技法的娴熟。
写于肯德基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