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论美术“技法”的由来

1已有 14097 次阅读  2016-08-18 10:45

一说学习绘画,一般的老师就先和学生讲绘画技法,学生也都是带着同样的思维来学习的。这之间没什么意外,也没什么认识上的冲突,这是一种生活上习惯思维的常态化认知范畴。

不论什么行业,就技术(技法)本身都有一套理论体系,而这些理论体系就让初学者听出了行业学术之高深切要学可不容易并得出的结论是...需要努力、坚持才能把这些技法学到手。老师也从最基本的技法开始教起,不论你的先决条件及个性喜好的差异,画素描先从打线条开始,画速写先了解结构、比例、解剖开始,画色彩先...。在学生的认知上也觉得没有超出理解的范围,应该...也就...接下来看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奋了。如果说和其他进步快的同学比,自己还是懵懵懂懂的,却不认为是老师的问题,而是自己学习能力问题或是努力不够等等,不会去想这种没有什么教学艺术水准的教学模式上出了问题。

艺术是一种表现的形式,人类有了表现的欲望才有了表现的形式成为艺术。而现在我们对艺术的认知倒过来了,认为先有技术才会有艺术存在?距今6000多年西安出土的半坡彩陶图案,及距今万年的岩壁画,如何来解释古人的技法是怎么炼成的?为什么儿童画会那么生动、五花八门?一旦进入什么培训机构,再画出来的就千篇一律了?梵高的绘画技巧比他同时代的学院派代表安格尔高吗?那为什么他的画会被后人广为推崇?试问,是什么扼杀了艺术的表现力?尤其是吴冠中先生痛斥中国的绘画已远远落后西方国家至少50年,甚至落后于非洲国家!千篇一律,毫无生气,更看不出有着古老文化的沉淀与爆发的态势,与这个国家时代的经济、文化体貌特征背离!!

有要表现“美"的目的才有"术"的存在。你都不知道怎么去观察”美“你又怎么可能会正确的应该”术“来表现它呢?!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应该先有认识上的改变,他们才会知道如何应该所谓的”技法“,而且,有了表现的目的,才会有灵活掌握表现的技法,使之更加的有感而发。这就是我说的技法本身是有属性的。

艺术的技法不是用精准来衡量的,一切要求准确都是教条、僵硬的教学模式,是抑制艺术个性化表现的刽子手!

艺术最终的表现是作者的人生感受(所以,吴冠中说:搞艺术是很苦的,是苦行僧),没有对艺术应该有的认知,只是一知半解,只会复制绘画的技法,而没有方法(理论上)认知,学生能学好美术基本吗?老师说画的好就是好,画的差就是差,任凭老师说,自己都看不出来,这样练习下去会有意义吗?

我说了,”美术“不是出生高贵或是名门,它的出生很”卑微“,没那么多深奥的学问,是我们人类天生就有的形象思维衍生出来的形态。我是老师,我把我如何观察得出的画面感告诉学生,学生掌握了这套方法再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就能很快的掌握”技法“了。

我所说的感受,是先让学生表现出自己的形象思维的画面来,老师再根据学生的特点加以引导这样的培养才会让学生越学越有自信越学越有兴趣。我常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先跑起步来再说瘦身!“

2016-8-18深圳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