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茶与酒:植入骨血里糊涂和清醒

已有 607 次阅读  2012-03-13 12:31

编者按:茶和酒在华夏文明里源远流长,它们与人们的生活太近,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植入骨血里的亲密,成为生活里的润滑剂,调节剂,融合剂,黏合剂,成为了一种引领现代生活的交际文化。品茶和饮酒虽然是休闲的两种方式,但于人的身心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茶使人清醒,酒使人沉醉;酒奔放,茶内敛;酒是喧嚣的,茶是静雅的;酒是发泄的,茶是内省的酒令人血活性起,茶使人心平气和;酒就好比燕赵之士,慷慨激昂,茶却有如江南女子,优柔婉约。酒与茶就如两道涓涓细流,泾渭分明地顺着历史汩汩而下。

茶与酒:植入骨血里糊涂和清醒

/老手

茶与酒,人人皆可与之生活,无关俗与雅,只关乎品味喜好。可以俗喝,可以雅饮;可以以茶代酒,也可以酒代茶。茶越喝越淡,酒越喝越浓;茶也能越喝越浓,酒也可越喝越淡。关键得看是独酌还是群饮,还得看人、看语,人非类聚、话不投机,那只能是茶越喝越凉、酒越饮越薄了。

柴米油盐酱醋之后,最宜酌一杯新茶,色泽诱人,馨香扑鼻,可以调,可以叙旧;琴棋书画诗之余,亦可温一壶老酒,醇厚甘冽,入口微醺,可以谈,可以解愁。

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这些东西原本是生活的两极:柴米油盐是百姓万万不能缺少的,是维持生命的必需,是立足尘世的基础,是大地;琴棋书画是人类万万不可缺少的,是生命终极的追求,是精神的上的理想,是天空。在大地和天空之间,还有茶与酒,它们既是物质的,又是精神的;既是庸常的,又是传奇的;既是粗俗的,又是文雅的。天地万物,我想再也没有比茶与酒更深入我们世俗或高雅的生活了,人生一世,自是离不开柴米油盐,但那只能解决最原始的食欲,可以一辈子不沾琴棋书画,也可以解决精神的终极追求,因为还有宗教还有信仰,可是没有了茶与酒呢?

不敢设想,如果没有了酒,中华文化走过五千年的历程会演变成什么模样,是归于白开水一般的平淡,还是有如舶来的咖啡般的苦涩?中华有幸,酒亦甚幸,正是有了曹孟德的对酒当歌、李太白的月下独酌、李清照的黄昏东篱把酒、辛稼轩的醉里挑灯看剑,中华文化才如酒一般越是沉淀越显醇厚,愈陈愈香。酒自身当然也在醉眼唱和之中千古传扬。

高兴时饮杯酒,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忧愁时亦当有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离别时要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到哪再饮故乡酒?相聚更不能没酒,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得意时,白日放歌须纵酒,失意时呢?潦倒新停浊酒杯;战场上,“醉卧沙场君莫笑”;和平时,“适逢盛世常饮酒”……酒真是个好东西,不论你精神状态如何,也不管你在何时何地,它都伴随着你,它能与你交流,能听你倾诉。你站着、坐着、走着、躺着都没关系,就这么一仰头,你就物我两忘了,剩下的是十分豪气,哈哈,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中国的文人历来性情比较温和,正是有了酒,他们终于发现在埋头故纸堆之外还有生活的另外一种方式,生活中本来就需要淋漓尽致的宣泄,更何况文人们又都是性情中人。有了文人的撑腰,酒就变雅了,酒不能静心更不能养性,可它却是雅的催化剂。鼓琴时先沾点酒,琴声会更为激越;挥毫时畅饮几杯,酩酊之间笔走龙蛇……

待客以酒,必开怀畅饮,更应营造氛围,如行酒令、击鼓传花等,令饮酒者必尽欢而散,方能体现出之豪迈处。无论男女长幼,皆如是饮。《红楼梦》中,贾母与孙辈们以酒令助兴;鸿门宴上,项庄以舞剑助酒;更有李白五花马、千斤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之潇洒;苏东坡铁鼓铜钹,高歌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放;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之壮烈。

茶呢?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然而一直静静地躲在文化的角落,将它的性情存乎于高山流水,虽然,人们在酒余饭后也会想起它的含蓄、恬静,也会发出诸如入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的赞美,但那毕竟只是桌前案后的一丝点缀了。或许,茶生来就只是聊以解渴,或者让人在酒醉神迷之际找回几分清醒罢了。然而,一不小心,茶成了道,成了民间交往的礼制之一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三国时吴孙皓每饮群臣酒,率以七升为限,韦曜不过两升,或为裁减,或赐茶茗以当酒”想必也是看中了茶提神醒目的作用。公元780年陆羽著《茶经》,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

一二知己,久违重逢,一边饮茶,一边谈心,足可以慰籍平生。杨万里有诗云: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宋代葛长庚诗有:绿云入口生香风,满口兰芷香无穷。这都是饮茶的极高境界。

茶,待客之礼节,尤为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所仰重。奉茶,需净手,茗茶之时,需焚香而细细品尝;陆羽之《茶经》中,早有记载。端茶送客,已成规矩;纵然逐客,亦然端茶而行,无不体现出温良恭俭让之谦谦君子风范。除茶与饮茶人本身之外,喝茶时的意境也是必不可缺的。周作人曾在《喝茶》中提到: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要心静如水,无欲无求才好。捧一盏清茶,见青绿摇曳,茶香袅袅,心便随着那舒展的茶叶一同缓缓沉入杯底。茶是出尘脱俗的化身。这或许是古人的处世哲学吧。清心寡欲、远离尘嚣。

茶、酒,都是有益之饮品。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五大保健饮品中,绿茶夺魁红蒲萄酒次之。只要不过量,茶确能提神醒脑,酒亦可舒筋活络。正如哲学家所言:保持勿使之产生变化,则一切皆如人之所愿。

平心而论,茶与酒各有千秋。今日的酒与茶,已然没有纷争。酒楼和茶室散布在街的两旁,成为享受生活和消费时间的不同方式。我始终认为,会喝酒的人不一定会为了喝酒而喝酒,而会喝茶的人一定是为了喝茶而喝茶聚在一起喝酒的未必是真朋友,但能在一起品茶的必定是好知交。

人类最可悲的是该糊涂的时候,偏偏清醒,该清醒的时候,偏偏糊涂。有的人大事糊涂,小事清醒;有的人小事清醒,大事糊涂。看来清醒与糊涂,也许就是整个生活吧——阿门。

分享 举报